雨里鸡鸣一两家,竹溪村路板桥斜。译文及注释
译文
雨中传来鸡鸣,山村里依稀一两户人家。村路竹溪之上,一条板桥斜横。
婆媳相唤,一起去选蚕种。只有那栀子花开,独自摇曳庭院中。
注释
竹溪:小溪旁长着翠竹。
妇姑:嫂嫂和小姑。
相唤:互相呼唤。
浴蚕:古时候将蚕种浸在盐水中,用来选出优良的蚕种,成为浴蚕。
闲着:农人忙着干活,没有人欣赏盛开的栀子花。
中庭:庭院中间。
栀子:常绿灌木,春夏开白花,很香。
创作背景
诗人王建一生沉沦下僚,生活贫困,了解人民疾苦。这首诗写于王建游玩山村时所作,描绘了山村人民的生活。
参考资料:
1、陈兰英,刘桂敏.梦缘诗词曲 中学生诗词鉴赏:气象出版社,2005年:73
鉴赏
第一句中,“雨里鸡鸣一两家”。诗的开头就大有山村风味。这首先与“鸡鸣”有关,“鸡鸣桑树颠”乃村居特征之一。在雨天,晦明交替似的天色,会诱得“鸡鸣不已”。但倘若是平原大坝,村落一般不会很小,一鸡打鸣会引来群鸡合唱。山村就不同了,地形使得居民点分散,即使成村,人户也不会多。“鸡鸣一两家”,恰好写出山村的特殊风味。
第二句中,“竹溪村路板桥斜”。如果说首句已显出山村之“幽”,那么,次句就由曲径通幽的过程描写,显出山居的“深”来,并让读者随诗句的向导,体验了山行的趣味。在霏霏小雨中沿着斗折蛇行的小路一边走,一边听那萧萧竹韵,潺潺溪声,该有多称心。不觉来到一座小桥跟前。这是木板搭成的“板桥”。山民尚简,溪沟不大,原不必张扬,而从美的角度看,这一座板桥设在竹溪村路间,这竹溪村路配上一座板桥,却是天然和谐的景致。
第三句中,“雨过山村”四字,至此全都有了。诗人转而写到农事:“妇姑相唤浴蚕去”。“浴蚕”,指古时用盐水选蚕种。据《周礼》“禁原蚕”注引《蚕书》:“蚕为龙精,月值大火(二月)则浴其种。”于此可见这是在仲春时分。在这淳朴的山村里,妇姑相唤而行,显得多么亲切,作为同一家庭的成员,关系多么和睦,她们彼此招呼,似乎不肯落在他家之后。“相唤浴蚕”的时节,也必有“相唤牛耕”之事,只举一端,不难概见其余。那优美的雨景中添一对“妇姑”,似比着一双兄弟更有诗意。
第四句中,田家少闲月,冒雨浴蚕,就把倍忙时节的农家气氛表现得更加够味。但诗人存心要锦上添花,挥洒妙笔写下最后一句:“闲着中庭栀子花”。事实上就是没有一个人“闲着”,但他偏不正面说,却要从背面、侧面落笔。用“闲”衬忙,通过栀子花之“闲”衬托人们都十分忙碌的情景.,兴味尤饶。同时诗人做入“栀子花”,又丰富饱满了诗意。雨浥栀子冉冉香,意象够美的。此外,须知此花一名“同心花”,诗中向来用作爱之象征,故少女少妇很喜采撷这种素色的花朵。此诗写栀子花无人采,主要在于表明春深农忙,似无关“同心”之意。但这恰从另一面说明,农忙时节没有谈情说爱的“闲”功夫,所以那花的这层意义便给忘记了。这含蓄不发的结尾,实在妙机横溢,摇曳生姿。前人曾这样来评论这首诗的末句:“心思之巧,词句之秀,最易启人聪颖”。
全诗处处扣住山村景象,从景写到人,从人写到境;农事的繁忙,山村的神韵,皆蕴于一个“闲”字之中。它是全篇之“眼”,着此一字而境界全出。作者写雨过山村所见情景,富有诗情画意,又充满劳动生活的气息,同时也表达了一种对乡村生活的喜爱之情。
王建简介
唐代·王建的简介
王建(约767年—约830年):字仲初,生于颍川(今河南许昌),唐朝诗人。其著作,《新唐书·艺文志》、《郡斋读书志》、《直斋书录解题》等皆作10卷,《崇文总目》作2卷。
...〔 ► =$docheckrep[2]?ReplaceWriter($ecms_gr[writer]):$ecms_gr[writer]?>的诗(363篇)〕猜你喜欢
- 去来江口守空船,绕船月明江水寒。
-
岭树重遮千里目,江流曲似九回肠。
出自 唐代 柳宗元: 《登柳州城楼寄漳汀封连四州》
- 血染红笺,泪题锦句。西湖岂忆相思苦。
-
时光只解催人老,不信多情,长恨离亭,泪滴春衫酒易醒。
出自 宋代 晏殊: 《采桑子·时光只解催人老》
-
数人世相逢,百年欢笑,能得几回又。
出自 宋代 何梦桂: 《摸鱼儿·记年时人人何处》
- 当君怀归日,是妾断肠时。
- 愿君多采撷,此物最相思。
-
醉别西楼醒不记。春梦秋云,聚散真容易。
出自 宋代 晏几道: 《蝶恋花·醉别西楼醒不记》
-
了却君王天下事,赢得生前身后名。
出自 宋代 辛弃疾: 《破阵子·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》
- 浊酒一杯家万里,燕然未勒归无计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