搴旗斩将
意思解释
基本解释拔取敌旗,斩杀敌将。
出处《吴子·料敌》:“然则一军之中,必有虎贲之士,力轻抗鼎,足轻戎马,搴旗斩将,必有能者。”
例子即使搴旗斩将,威振疆场,亦偏将之任,非主公所宜也。(《三国演义》第五十三回)
基础信息
拼音qiān qí zhǎn jiàng
注音ㄑ一ㄢ ㄑ一ˊ ㄓㄢˇ ㄐ一ㄤˋ
繁体搴旗斬將
感情搴旗斩将是中性词。
用法作谓语、宾语;指英勇善战。
近义词搴旗斩馘
英语capture enemy flags and behead their generals
字义分解
更多成语的意思解释
- 遏恶扬善(意思解释)
- 释车下走(意思解释)
- 强中自有强中手(意思解释)
- 过五关,斩六将(意思解释)
- 晕头转向(意思解释)
- 又红又专(意思解释)
- 胸有成竹(意思解释)
- 玩世不恭(意思解释)
- 目不斜视(意思解释)
- 囚首垢面(意思解释)
- 有目共睹(意思解释)
- 棋逢敌手,将遇良才(意思解释)
- 羽旄之美(意思解释)
- 牛刀小试(意思解释)
- 口坠天花(意思解释)
- 足不出门(意思解释)
- 逢人说项(意思解释)
- 举目无亲(意思解释)
- 豁然开朗(意思解释)
- 识时务者为俊杰(意思解释)
- 弥留之际(意思解释)
- 阿时趋俗(意思解释)
- 为万安计(意思解释)
- 万家灯火(意思解释)
- 盘根错节(意思解释)
- 行不副言(意思解释)
- 弃重取轻(意思解释)
- 大显身手(意思解释)
※ 搴旗斩将的意思解释、搴旗斩将是什么意思由景源词典提供。
相关成语
成语 | 解释 |
---|---|
宁为鸡口,无为牛后 | 比喻宁居小者之首,不为大者之后。 |
全科人儿 | 指父母、配偶、子女都健在的人。 |
举世混浊 | 举:全。混浊:不清明。世上所有的人都不清不白。比喻世道昏暗。 |
旧地重游 | 重新来到曾经居住或游览过的地方。 |
照葫芦画瓢 | 比喻照着样子模仿。 |
有去无回 | 只有出去的,没有回来的。 |
皮开肉绽 | 绽:裂开。皮肉都裂开。形容被殴打得伤势极重。 |
敲诈勒索 | 依仗权势或抓住别人的把柄;采取威胁手段索取钱财。 |
忠臣不事二君,贞女不更二夫 | 事:侍奉,服侍。忠义之臣,不奉事两个朝代的君主;贞节的妇女,不再嫁第二个丈夫。指忠诚不二。 |
俭以养德 | 节俭有助于养成质朴勤劳的德操。 |
度己失期 | 估计己经误了期限。 |
常年累月 | 长年累月,形容经过的时间很长。 |
拔茅连茹 | 茅:白茅,一种多年生的草;茹:植物根部互相牵连的样子。比喻互相推荐,用一个人就连带引进许多人。 |
打退堂鼓 | 退堂:指古代封建官吏坐堂问事完毕。封建官吏在退堂前;差役要打退堂鼓;表示停止办公或审理案件结束。现比喻跟人共同做事时中途退出。也比喻遇到困难或问题时;向后退缩。 |
超然绝俗 | 高超得完全不同凡俗。谓远过于寻常之辈。汉·班固《为第五伦荐谢夷吾疏》:“方之古贤,实有伦序,采之于今,超然绝俗,诚社稷之蓍龟,大汉之栋甍。”宋·陆游《与姜特立书》:“《茧庵记》及《初营》、《落成》二诗,大老手笔,超然绝俗。” |
天作之合 | 上天做主成全的男女结合。形容婚姻美满称心。也可用来指自然形成的聚合或天然的搭配的亲密关系。 |
骄傲自满 | 自高自大;满足于自己已有的成绩。 |
无所畏惧 | 畏惧:害怕。没有什么可害怕的。形容什么也不怕。 |
面如土色 | 土色:灰黄色。脸色像泥土的颜色一样。形容非常恐惧的样子。 |
惹是生非 | 惹:引起。非:事端。招惹是非;引争事端。 |
表面文章 | 比喻浮夸或不切实际,敷衍塞责的做法。 |
无恶不作 | 恶:坏事。没有哪样坏事不干的。指干尽了坏事。 |
对牛弹琴 | ①比喻对蠢人谈论高深的道理;白费口舌(主要讥笑听话的人听不出所以)。②比喻说话时不看对象(主要讥讽说话的人);对不懂道理的人讲道理;对外行人说内行话。常含有徒劳无功或讽刺对方愚蠢之意。 |
留恋不舍 | 依恋着不愿去。形容依依惜别的情貌。 |
同功一体 | 指功绩和地位相同。 |
甘之如饴 | 把它看成像饴糖那样甘甜。比喻甘心情愿地从事某种辛苦工作或虽处危困境地也能安然忍受。 |
鲜为人知 | 鲜:很少。很少被人知道。 |
处安思危 | 处:居于;思:想,考虑。处在平安的环境里,也要想到有出现危险的可能。 |